2019年6月22日下午,衡阳师范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船山学社常务副社长、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衡阳师范学院期刊社社长朱迪光教授受邀做客我校,在梧州学院明理楼八楼第一会议室开展“孝道、人道、治道与孝的当代意义”专题讲座。
梧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强老师,梧州囍号文化传播公司丁国明老师,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彭志创老师,梧州公安谢万民同志,梧州学院李凯旋博士、谭国清博士、何湘君博士,以及其他慕名而来的嘉宾出席讲座。返屋企民俗学社成员和学校多个专业的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由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西江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梧州学院返屋企民俗学社协办,由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西江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华湘博士主持。
朱迪光教授通过讲述明清时期王夫之与王阳明两位大思想家与梧州历史渊源的故事说明了西江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密切联系,强调了田野调查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还指出了名家思想是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巨大影响力跨越时空。
朱迪光教授认为,梧州自明代起就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更是中西文化汇流西江的窗口,体现了西江文化在发展中包容的特质,希望西江文化、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可以整合研究。
为了引起在座的老师、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孝文化,朱迪光教授抛出了一个问题:孝文化如何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带着这样的思考,朱教授给我们分享了孝文化中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孝"字的原初意义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胡须的老人,孝的最基本含义是赡养父母。
二、孝道为人道
朱迪光教授引用《论语》作为主要的材料,他认为《论语》或许不是最早提到“孝”的著作,但绝对是最早系统论述“孝道”的。他总结了《论语》中关于“孝道”的阐述。1.赡养是最基本的。2.必须有恭敬之心。3.无违礼的规定。4.必须克服一切畏难情绪。5.必须继承父亲的遗志。6.要注意父母身体状况及年纪大小。7.父母在不远游。“孝”的本质为“仁”,是原始的人道思想,而中西方的人道思想差异在于中国人道是在爱亲人的基础上去爱所有人,同时孝还具有社会作用。
三、孝道为治道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孝从个人的伦理修养逐渐变成一种法律制度。《孝经》确定了“孝道”的三层阶段和社会各阶层对“孝”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制度化孝道,也就是孝治天下。在西汉时期,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三纲也是孝治天下的一个表现。
四、孝的当代意义
古代“孝道”也有许多非人道因素,所以现代应还“孝道”于人道。他强调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应平衡好获得与回馈的关系,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锻炼空间。从而引出“孝”的三种境界:感恩,责任,最纯的人性。当代中国提倡“孝”就是提倡道德追求、人格完善,就是对亲人、家庭、国家的一种担当。孝为爱之始,爱亲之孝为爱国之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践行。
讲座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实践”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座谈会在明理楼八楼第一会议室继续召开。座谈会上,在场的老师、同学和嘉宾积极向朱迪光教授分享与提出自己的见解。
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2016级新闻学班的韦春梅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她在返屋企民俗学社的一些践行孝道的经历。
她说:“返屋企民俗学社从成立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其中举办的活动大都紧贴孝道文化而开展,例如“品读经典,研习孔老”主题沙龙与“重阳言孝”茶话会活动。此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实地调研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今年六月,返屋企民俗学社所开展的活动以感恩母亲为主题,也响应了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提倡弘扬母亲花文化的号召,我们前往湖南祁东考察了萱草花,学习萱草花的种植技术,并带回了很多萱草花苗给老师和同学们种植。在作“护花使者”的这段时间,就像是一个等待花开的日子,就如我们自己也在积蓄力量酝酿花开。”
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2016级新闻学班的张创业同学向朱迪光教授提出了他在践行孝道文化过程中的疑惑。他说:“如果当你的父母或长辈伤害了你或者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他们?”
“孝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孝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感恩。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这种感恩会转化成感化,最后矛盾也会解开。”朱迪光教授耐心回答。
“朱教授在解释‘孝’的含义以及一些现象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突然发现自己远离了'孝必须有养'这个仪式。我希望以后能努力,达到朱教授所说的那些境界。因为我觉得朱教授说得很正确,给我指引了方向。”梁其应同学感慨地说。
钟雨晴说:“有幸听了朱迪光教授的讲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迪光教授举的一个爷爷与孙子的例子。这让我感到很心酸,因为我的爷爷奶奶也从未到过我的学校,哪怕一次也没有。我想让他们多了解我一点,所以我不愿再错过机会,下学期开学一定要带他们来看一看美丽的梧州学院。”
“以前认为自己很孝顺,把父母交代的事情都做好了就是孝,却不曾想我不经意的话语对他们的伤害也是不孝之举。以后,和父母交流我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这样伤害父母,不做不孝之子。”傅至梅说。
朱迪光教授在讲座上也给大家分享了他这些年来研究王船山的心得,其中举例说明了王船山与父亲之间是如何践行孝道文化的故事。谭国清博士、彭志创老师和朱迪光教授交流了关于王阳明、王夫之等明清一代大思想家的学术问题。
梧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强老师表示非常希望朱迪光教授能够指导梧州学者研究王夫之与王阳明在西江文化中的影响。
李凯旋博士听了朱教授的讲座后认为,他感觉最有启迪意义的就是朱迪光教授对西江文化内涵性质的高瞻远瞩。
他说:“西江文化不仅是两广的事,而且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事。文化定位明确了,再从各个角度对具体的载体、现象深入研究,明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冲突转型都离不开西江流域这片热土,面朝大海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是翻开历史新篇章,东方帝国走进现代世界的一道门,一扇窗。真能坚持不懈研究下去,那么啥也挡不住西江学派崛起的步伐。从此西江多少事,都在笑谈中。”
专家简介
朱迪光,现为衡阳师范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衡阳师范学院期刊社社长,《衡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兼任船山学社常务副社长,湖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受聘为湖南大学文学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十多项。船山哲学、史学、经济学、文学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出版了《王船山研究论著述要》《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者小传》《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论文著作目录索引》《王夫之诗歌创作考论》《船山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船山学简明读本》《王船山绘本》等专著。曾至香港浸会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朝鲜大学进行过船山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和讲学。
【
文:方丽 图:姜楠】


主讲专家:朱迪光教授

主持人:何华湘博士


韦春梅同学分享她践行孝道的经历

桌子上展示的萱草花,为会场增添了活力

张创业同学向朱迪光教授提出他的疑惑

梧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强老师

左到右分别为:谭国清博士、李凯旋博士、朱迪光教授